|  | 
 
| 【奥鹏】-[四川农业大学]《统计学(本科)》19年12月作业考核B
 试卷总分:100    得分:100
 第1题,通常在指数体系的完整框架中,数量指标指数是以()计算的。
 A、拉氏公式
 B、帕氏公式
 C、马-埃公式
 D、费雪公式
 正确答案:A
 
 
 第2题,抽样极限误差是()
 A、随机误差
 B、抽样估计所允许的误差的上下界限
 C、最小抽样误差
 D、最大抽样误差
 正确答案:B
 
 
 第3题,对全国城市职工家庭生活进行调查,则总体单位是()。
 A、所有的全国城市职工家庭
 B、所有的全国城市职工家庭生活
 C、每一户城市职工家庭
 D、每一户城市职工家庭生活
 正确答案:C
 
 
 第4题,如果销售额增加10%,零售物价指数下降5%,则销售量()
 A、增加5%
 B、增加10%
 C、增加15.79%
 D、无法判断
 正确答案:C
 
 
 第5题,将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总体总量的内容不同分为()。
 A、总体标志总量指标和总体单位总量指标
 B、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
 C、实物总量指标和价值总量指标
 D、动态指标和静态指标
 正确答案:A
 
 
 第6题,若以我国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,则单位总量指标为()。
 A、工业企业总数
 B、工业职工总人数
 C、工业设备台数
 D、工业增加值
 正确答案:
 
 
 第7题,在一般情况下,销售价格指数和产量指数的同度量因素分别为()。
 A、销售量、单位产品成本
 B、销售量、产量
 C、销售价格、产量
 D、销售价格、单位产品成本
 正确答案:
 
 
 第8题,某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计划规定提高4.5%,实际执行结果提高了6%,则全员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()。
 A、133.3%
 B、101.4%
 C、101.6%
 D、98.4%
 正确答案:
 
 
 第9题,平均指标指数体系包括三个指数()。
 A、总指数、加权算数平均数指数、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
 B、总指数、综合指数、个体指数
 C、总变动指数、数量指标指数、质量指标指数
 D、可变指数、固定指数、结构变动影响指数
 正确答案:
 
 
 第10题,所选择单位的标志总量占全部总体标志总量的绝大比例,这些单位就是()。
 A、调查单位
 B、代表性单位
 C、重点单位
 D、典型单位
 正确答案:
 
 
 第11题,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()。
 A、分组数目多少不同
 B、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
 C、总体的复杂程度不同
 D、分组标志多少不同
 正确答案:
 
 
 第12题,如果时间数列的数据是按年度排列的,则不存在()
 A、长期趋势
 B、季节变动
 C、循环变动
 D、不规则变动
 正确答案:
 
 
 第13题,某外商投资企业按职工工资水平分为三组:5000元以下,5000~10000元;10000元以上。如果有职工的工资水平恰好为10000元,则应该将其统计在()。
 A、第一组
 B、第二组
 C、第三组
 D、无法确定
 正确答案:
 
 
 第14题,抽样误差是指()
 A、在调查过程中由于观察、测量等差错所引起的误差
 B、在调查中违反随机原则出现的系统误差
 C、随机抽样而产生的代表性误差
 D、人为原因所造成的误差
 正确答案:
 
 
 第15题,反映物量变动水平的指数是()
 A、数量指标指数
 B、综合指数
 C、个体指数
 D、质量指标指数
 正确答案:
 
 
 第16题,某连续变量数列,其末组为开口组,下限为500。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480,则末组组中值为(     )
 A、520
 B、510
 C、500
 D、490
 正确答案:
 
 
 第17题,对连续型变量()。
 A、只能编制异距数列
 B、只能编制单项数列
 C、只能编制组距数列
 D、根据变量值项数和变动范围大小而决定编制组距数列或单项数列
 正确答案:
 
 
 第18题,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有如下明显的特点()
 A、数量性、总体性、社会性
 B、总体性、变异性、具体性
 C、数量性、总体性、变异性
 D、总体性、变异性、广泛性
 正确答案:
 
 
 第19题,宏发公司2006年计划规定利润应比2005年增长10%,实际执行的结果比2005年增长了12%,则其计划完成程度为()。
 A、83%
 B、120%
 C、101.8%
 D、98.2%
 正确答案:
 
 
 第20题,要了解我国工农业产品的比价情况,这种调查最适合采用()
 A、普查
 B、典型调查
 C、重点调查
 D、抽样调查
 正确答案:
 
 
 第21题,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规定的标准时间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,下列情况不应计算人口数的有()。
 A、2010年11月2日出生的婴儿
 B、2010年10月29日21时出生,11月1日8时死亡的婴儿
 C、2010年10月31日23时死亡的人
 D、2010年10月29日8时出生,20时死亡的婴儿
 E、2010年11月1日1时死亡的人
 正确答案:
 
 
 第22题,已知各期环比发展速度和最末水平,可以计算()
 A、平均发展速度
 B、平均增长速度
 C、定基发展速度
 D、累计增长量
 E、逐期增长量
 正确答案:
 
 
 第23题,统计表从形式上看由()组成。
 A、总标题
 B、横行标题
 C、纵栏标题
 D、主词
 E、宾词
 正确答案:
 
 
 第24题,各项指标值不能直接相加的时间数列有()
 A、时期数列
 B、时点数列
 C、相对数时间数列
 D、平均数时间数列
 E、变量数列
 正确答案:
 
 
 第25题,统计汇总的组织形式一般有()
 A、逐级汇总
 B、集中汇总
 C、手工汇总
 D、电子计算机汇总
 E、逐级汇总与集中汇总相结合
 正确答案:
 
 
 第26题,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有()
 A、货币单位
 B、劳动量单位
 C、自然单位
 D、度量衡单位
 E、标准实物单位
 正确答案:
 
 
 第27题,搜集统计数据的具体方法主要有()
 A、访问调查
 B、邮寄调查
 C、电话调查
 D、座谈会
 E、个别深度访问
 正确答案:
 
 
 第28题,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因素主要有()
 A、总体方差或标准差
 B、样本容量
 C、抽样方法
 D、抽样组织方式
 E、抽样的对象
 正确答案:
 
 
 第29题,在次数分配数列中()
 A、总次数一定,频数和频率成反比
 B、各组的频数之和等于100
 C、各组频率大于0,频率之和等于1
 D、频率越小,则该组标志值所起作用越小
 E、频率表明各组标志值对总体的相对作用程度
 正确答案:
 
 
 第30题,统计调查按搜集资料的方法,可分为()。
 A、采访法
 B、抽样调查法
 C、直接观察法
 D、典型调查法
 E、报告法
 正确答案:
 
 
 第31题,计算相关系数时,应首先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。
 A、错误
 B、正确
 正确答案:
 
 
 第32题,现象之间确实存在着的关系值固定的依存关系是相关关系。
 A、错误
 B、正确
 正确答案:
 
 
 第33题,抽样成数的特点是:样本成数越大,则抽样平均误差越大。
 A、错误
 B、正确
 正确答案:
 
 
 第34题,序时平均数所平均的是现象在同一时间上的数量差异,说明现象在某一段时间内发展的一般水平。
 A、错误
 B、正确
 正确答案:
 
 
 第35题,总体方差是影响抽样数目的因素之一。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,总体单位的差异程度大,则应少抽,反之可以多抽一些。
 A、错误
 B、正确
 正确答案:
 
 
 第36题,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属性特征,质量指标反映现象的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,二者都不能用数值表示。
 A、错误
 B、正确
 正确答案:
 
 
 第37题,加权总指数的核心问题是“权数”问题。
 A、错误
 B、正确
 正确答案:
 
 
 第38题,消费者价格指数可用于测定通货膨胀的状况。
 A、错误
 B、正确
 正确答案:
 
 
 第39题,抽样估计的优良标准有三个:无偏性、可靠性和一致性。
 A、错误
 B、正确
 正确答案:
 
 
 第40题,报告单位和调查单位有时一致,有时不一致。
 A、错误
 B、正确
 正确答案:
 
 
 第41题,应用平均指标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时应遵守哪些原则?
 正确答案:
 
 
 第42题,比较说明一般平均数与序时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。
 正确答案:
 
 | 
 |